我就不明白,西貝西貝創始人賈國龍,開始招惹羅永浩干嘛?
他覺得自己吃到了預制菜,就吐槽兩句,潑臟即使他有點影響力,西貝但一條不怎么有爆點的開始微博,在互聯網的永浩信息洪流里,很快也就被沖得不見蹤影了。潑臟
你不招惹他,西貝事情過幾天也就過去了。開始可賈總偏偏擱這又唱又跳的永浩,穿得跟個雞毛撣子似的潑臟,非得要去告羅永浩!西貝搞得新聞鋪天蓋地,開始熱搜一個接一個。永浩
羅永浩本來只是想呼吁國家強制飯店注明用了預制菜,真正的矛頭都沒有指向西貝。這下,西貝成功把主戰場搬進了自家客廳,引火燒身,圖啥啊?
你以為你是官家啊?不允許別人說你一句!
而且,賈總的各種發言和行為,更是充滿了邏輯謬誤、胡攪蠻纏和混淆是非,我給大家細細分析一下。
01
西貝賈之所以敢總斬釘截鐵地說,目前西貝門店的所有菜品都不是預制菜,是基于國家嚴格的定義。
依據2024年國家六部門《通知》,預制菜需為“復熱的工業化成品”,中央廚房配送的凈菜、腌制肉等半成品(需門店二次加工)不屬預制菜。
西貝賈總認為,他們沒有一道菜是預制菜,做熟環節都在門店進行。預制菜是成品,是將熟食加工好冷凍,再拆包裝后加熱直接食用。
他也承認,比如紅燒肉這樣的菜品,也都需要預加工很長時間。預加工這一點不需要回避,但我們不是預制菜
這里有三個問題:
第一,中央廚房做好的大鍋菜,打包分發給各個店加熱,而這一切,都在幾天內完成,算不算預制菜?
第二,中央廚房的半成品,在門店里一次性做熟十幾份或幾十份,放冰箱保存,客人點的時候再加熱,算不算預制菜?
第三,那些提前做到的涼糕(羅永浩就點了黃米涼糕)、披薩之類的主食,算不算預制菜?
再看看羅永浩認定預制菜的理由:羊排像是隔夜重烤的味道,蔥香烤魚有蔥腥味且也是隔夜重烤的,莜面湯和牛肉土豆條也感覺是隔夜的,而且除了湯,當晚菜品“沒有一個是滾燙的”。
顯然,羅永浩代表了廣大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,就是,只要不是現場從生做到熟,都是預制菜。不管是提前做好的涼糕,還是中央廚房提前做好的菜,還是在廚房一次性做的好多份菜,都是預制菜。
雙方對預制菜的定義,似乎出現了認知上的偏差,西貝沒有預制菜,似乎也與廣大消費者的認知有出入。
當前預制菜的定義確實存在模糊地帶,但無疑,正如有博主說的那樣,西貝是在拿預制菜的狹義定義,來反擊羅永浩作為廣大消費者的代表對預制菜的廣義的認知。
更要命的是,西貝賈總此前還為預制菜站臺,稱“好菜全是預制出來的,預制菜是未來大趨勢”。
而在羅永浩的微博評論區,也有網友貼出了西貝的食材照片,顯示有“堂食袋裝”標簽,這又怎么解釋呢?
02
為了避免背上“起訴用戶”的罵名,西貝賈總還將羅永浩的“消費者身份”與他的“博主身份”做了切割。
西貝賈總認為,一個正常的消費者如果對菜品不滿意,西貝有非常通暢的反饋和補償機制,而羅永浩對菜品不滿就發微博,已經超出正常消費者的行為了。
言下之意,西貝的消費者不滿意,就只能私了,不允許發到網上去。發到網上,就破壞了“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健康的正常關系”。
我沒理解錯吧?
消費者對菜品不滿意,只要不是虛構事實和故意栽贓,在網上發帖吐槽和評論,是再正常不過的權利。
西貝賈總連這樣的正當權利也要沒收和抹黑,手伸得也太長了吧?真把自己當霸道總裁了嗎?
03
羅永浩說,西貝那么貴。西貝賈總說,近年來最大的冤案是西貝貴,咱們憑良心說話,(西貝)真不貴。
那我們看看羅永浩的消費。
羅永浩5個人點了13道菜,兩個菜點了雙份,一共花了830元,這是后來西貝重打的羅永浩的菜單。
西貝公布了“羅永浩菜單”(按照當天菜單補打)
胡麻油調黃瓜,23元;胡麻油炒雞蛋,43元;6塊黃米涼糕,29元;西貝面筋,39元……
5個人,消費830元,人均166元。
羅永浩還反復強調,菜量太小,怪不得5個人點了15道菜,幾乎全部吃完。但凡菜量大點,15個菜都不至于幾乎吃完。
也許西貝賈總和咱們不在同一個收入水平,人均166元才勉強吃飽,在他看來確實不貴吧。
當然,有人覺得貴,有人覺得不貴,都由消費者的不同消費水平和觀念決定的,本沒有絕對的標準。
作為老板,貴不貴,本應該尊重客人自己的評價,但西貝賈總似乎容不得消費者說貴。
這讓我想起上面說的,賈總把羅永浩的“消費者身份”和“博主身份”做了切割。如果羅永浩能因為大V的身份,就喪失了“吐槽權”,那西貝賈總,是不是也因為老板的身份,就喪失了西貝貴不貴的“評定權”呢?
甚至,西貝賈總,還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,都開始胡言亂語了。
為了證明自己的菜不貴,西貝賈總說,我們的利潤大約為5%。你們隨便到我們財務查。因為我們是合規企業,我們賬是不怕查的。
不是,這哪跟哪啊?你們的利潤再低,也不能證明菜不貴啊,人工工資、場地租金、廣告營銷等等,都影響到利潤,菜價并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啊。
如果不會論證,能不能回中小學學習一下怎么寫議論文?
而且,消費者根本也查不了你的賬,用這種方式回懟消費者的質疑,真的很雞賊。
04
就在今天上午,微博上出現了一個熱搜:
羅永浩當面說挺好背后說惡心
說的是,西貝賈總復盤了羅永浩的就餐過程,并拋出了兩個關鍵細節:
羅永浩一行人當場反饋“挺好”,且結賬時累積了會員積分。
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他發布“真惡心”微博的“1個小時之前”。
西貝賈總困惑且憤怒,菜也幾乎吃完了,還表達了“挺好”,且要了積分,就是認可了西貝啊,為啥反手就是一個吐槽“惡心”呢?
按照西貝賈總的邏輯,羅永浩一行人,必須點了菜不吃浪費掉,當場為難服務員甚至大發雷霆,付了錢不要積分甩臉就走,似乎要這樣才能表達不滿。
我再次確認,西貝賈總真和一般人的腦回路不一樣。
人家花錢點的菜,為什么不能吃完?既然花了錢,為什么不能要積分?15個菜都幾乎吃完,有沒有可能不是味道好,而是因為菜量小呢?賈總為何不反思一下這一點呢?
人家吃完飯,覺得不好吃,說“挺好”,有沒有可能只是一種敷衍,而不是認可?而且,人家對服務員說“挺好”,沒有為難找茬,不正說明人家有禮貌有教養嗎?
誰規定才難吃就有義務當面告知的?又有誰規定,當面敷衍之后,就不能在網上吐槽的?
而且,用【羅永浩當面說挺好背后說惡心】這樣的話題,不正是往對手身上潑臟水嗎?
試圖把羅永浩塑造成一個當面一套后一套的小人,那他所有的指控就不攻自破了。
不能直面問題,而把心思放在把對方搞臭,這一招確實有點下作。
05
其實,西貝現在要打的,已經是公關戰了,所以就不能用法院打官司的邏輯來迎戰。
公關戰,就是要爭取更多人的同情和好感。正面回答問題,拿出證據反駁指控,用切實可感的方式回應質疑。
但西貝賈總好像被氣壞了,只剩下情緒輸出,而沒有理性應對了。
我很少去吃西貝,對這家餐廳既沒有啥壞印象,也沒有好感。但我不喜歡西貝賈總在這場爭論中的言行。
他的言行,暴露出了眾多的問題,邏輯混亂,爹頭爹腦,道德綁架,霸道蠻橫……
他的種種行為,傷害的不只是西貝的品牌,還有良好的社會氛圍。
尤其是對消費者公開批評權的敵意和污名化,更是值得警惕的。這個社會別的方面的批評監督權,本就狹窄艱險,岌岌可危,現在另外一種還不算禁忌的批評監督權也受到威脅,我覺得作為一個還能寫點東西的人,就必須站出來說點什么了。
不是為了支持羅永浩,而是支持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批評權。
—The End—
作者:魏春亮
首發:亮見,ID:liangjian0624
章節評論
段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