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箭找到了在缺乏能量時的取勝之匙20小時前火箭專區收聽播客
大家好,歡迎收聽單核聊球十三期。找到之匙大勝簡說,缺乏取勝輸球詳說,火箭本來今天已經做好輸球找原因的找到之匙準備了,沒想到被壓了一整場的缺乏取勝火箭最后逆風翻盤。看了前三節半,火箭我在想今天輸球的找到之匙方式與輸活塞、馬刺真的缺乏取勝很像,進攻缺乏組織,火箭頻繁低效的找到之匙單打,大量失誤被打轉換,缺乏取勝即便統治前場籃板也不能轉化得分。火箭中場采訪時,找到之匙助教薩利文說:“我們缺乏能量,缺乏取勝還有很多工作要做”。難道面對同樣大尺寸的魔術,我們又要來一場經典式失敗,可今天火箭隊展現出了足夠的韌性,就像打不死的德州小強,即便在疲憊或狀態不佳的某個夜晚,仍然堅持著緊咬比分,尋找獲勝的機會,這是強隊的必備品質。同時,烏度卡也偷偷掌握了屬于我們現階段陣容的取勝之匙,到底是什么呢,讓我們一起回顧下比賽。
哨響開始,申京連續兩次金雞獨立命中,魔術還以一記三分,一個轉換上籃,5-4領先。從這之后,火箭幾乎全部單打,且成功率不高,阿門、小賈接連被蓋,魔術抓住機會,打出轉換,以15-6領先。在首節前6分鐘,火箭只有1次助攻。火箭開場采用的防守策略為盯人防守,但因為魔術大量的進攻轉換,火箭幾乎沒有很好的建立過防守陣型。直到22-12,火箭才打出第一次戰術,圖1,杜蘭特持球,小賈杜蘭特先進行擋拆,產生換防,球傳給肘區申京后,小賈再次為杜蘭特擋拆,然后內切籃下,人到球到,輕松兩分。其實這個戰術前幾場也打過,只不過負責終結的是阿門,戰術成功的根源依然是杜蘭特的杜有引力,小賈連續兩次為杜蘭特擋拆,造成了魔術鋒線是否要換防的遲疑,可以看出第二次擋拆是防守小賈的席爾瓦注意力已經轉向了杜蘭特,而瓦格納也因為杜蘭特的極大威脅,沒有及時換防小賈,使得戰術得以實施。

30-18杜蘭特與小謝做了第一次擋拆配合,杜蘭特單打成功,當時并沒在意,回看之后,才發現這是烏度卡埋下的伏筆,我們后面再展開。30-23圖2,杜謝再次擋拆,雖然失誤,但也因此貢獻出了第一節最精彩的攻防回合。

首節結束,火箭第一節失誤三次,命中率39.3%,我大概數了一下,魔術至少打出了7次轉換進攻,這7次進攻中包括4計三分球,也就是說,魔術通過這種簡單的進攻方式獲得了至少18分!這與我們賽前制定的限制失誤策略完全相背。
第二節,小謝連續得分,除了穩定的三分外,更欣喜的是看到了中距離的投射,隨著越來越多球隊重視你的三分,只有具備更多的進攻手段,才能在進攻端持續做出貢獻,希望后面還可看到拋投等適合小謝的進攻方式出現。這場頂替伊森上場的是霍樂迪,在次節9分鐘時,火箭擺出聯防,同時依靠小謝的出手進攻,比分迫近到40-37,只差3分。隨后,魔術擺出自己的五大陣容,卡特、席爾瓦、布萊克、瓦格納、艾薩克,盯人加無限換防,很好的限制了火箭隊的進攻。55-46結束半場。
第三節,魔術仍然采用大尺寸陣容,火箭陣中能夠面對這種陣容無差別的單打的只有申京及杜蘭特,對于一直依靠身體素質碾壓對方的阿門,表現有些掙扎。61-53,圖3,阿門持球與杜蘭特完成手遞手,緊接弧頂小賈、申京 雙掩護,申京短下順接球,歐洲步上籃得手,其實這球小賈、阿門都出現了機會,不過申京自己終結也沒有問題。

63-61,圖4,奧科吉搶斷反擊,火箭的跑動路線并不是很好,眼看馬上要重新落入陣地進攻,奧科吉見杜蘭特伸手要球,順勢持球向他靠近,誰想他突然不看人傳球給籃下阿門扣籃得手。這一球解釋了,為什么提上首發的是奧科吉而不是伊森,奧科吉除了在領防、錯位防守等方面滿足烏度卡的要求外,還能額外在進攻方面做出少量但合理的串聯。伊森這賽季在終結方面表現出色,尤其是接球三分,但在面對多種選擇時,往往不能做出最優選項,如果伊森想獲得更大角色或地位的話,我覺得不需好高騖遠,先做到成為80%的阿里扎再說。

三節末,好不容易追近比分,又開始連續失誤,只能依靠杜蘭特、申京的單打勉強支撐。第二節追至3分,拉開。第三節追至2分,再次拉開。明顯感覺到火箭想重視比賽,想提升能量,想找回那該死的手感,但就是事與愿違,不過正是在這種時候,才能展現球隊的性格標簽,打倒,爬起,再打倒,再爬起,有點洛奇的味道了。
末節再戰,小謝中投得手,不過隨后進攻被貝恩劈頭蓋臉帽下,小謝絆倒貝恩后還喋喋不休,這在以前的比賽中是想象不到的。這體現隨著表現越來越好,小謝的競爭心理也逐漸蘇醒,雖然賠上一級惡意犯規,但也終于擺脫了那個擔心出錯,唯唯諾諾的狀態。貝恩超遠三分后,比分又拉到到11分。火箭擺出聯防,總感覺這一場火箭的聯防有些問題,中路被貝恩突破的特別容易,直接沖散陣型,其實魔術本賽季的三分命中率并不高,適當放空側翼,限制貝恩的突破傳球,可能效果會更好些。
重點說下90-83,圖4,從這一球開始,烏度卡終于拿出了取勝之鑰,就是在有限進攻空間下,如何合理的利用進攻強點。目前陣容無論是雙塔,或是阿門,烏度卡在選擇保留我們的防守底線時,必然要損失進攻的空間,所以烏度卡選擇了一種進攻方式,就是在強側形成最強單打點+最強射手,非空間點站籃下吃餅,其他人弱側拉開空間,讓對手陷入兩難,要么被申京單打,要么協防,放空杜蘭特三分。這也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為什么讓小謝與杜蘭特進行擋拆,只不過那一次,杜蘭特變成了單打手來吸引強側的協防。

90-86,圖5,還是這個策略,大家看下每個人的細節,申京后場持球,小賈刻意跑到弱側,還招呼小謝去底角,阿門籃下等吃餅,強側留下申京單和杜蘭特,這一球申京單打成功造成犯規。

94-92,圖6,熟悉的牛角,申京杜蘭特擋拆,申京短下順接球傳底角史密斯三分出手,球進的干脆利落。

94-95,圖7,這球更明顯,申京、杜蘭特同處強側,卡特選擇協防,申京傳球,杜蘭特命中反超三分,可以看出烏度卡為這兩個強點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空間,讓魔術在最強單打或最強射手(我說的是火箭陣中最強啊,疊個甲)兩杯毒藥中,選擇一杯。

100-100,圖8,神,還能說什么呢,大家自行欣賞,雖然舍不得格林,畢竟自家孩子,但杜蘭特的到來為我們掃清了門前雪,這筆交易就是能讓我們獲得一些上賽季本該獲勝卻沒能獲勝的比賽。

最后的那個失誤,我們就不說了,只能證明強如NBA,邊線球也是一大難題,試著多理解下我們自己的球員。
102-102,圖8,烏度卡終于完成了一次出色的ATO,這一場相信大家都清楚,面對魔術的高大陣容能夠無差別單打的只有杜蘭特和申京,杜蘭特必然會被嚴防,所以烏度卡選擇讓小賈杜蘭特交叉佯攻拉開空間,使申京面對艾薩克單打,就像猛龍那場一樣,申京再次用出色的手感完成勾手,打入加時。

加時賽,火箭還是聯防,第一球就被貝恩中路輕松突破。下一回合變為盯人。
106-108,圖9,還是杜蘭特加申京在弧頂,其他人拉開,但這次場上有兩個非空間點,所以看到席爾瓦已經放棄阿門過來協防,只能感嘆申京手感出色,完成遠距離勾手2+1。

最后一球,圖10,其實我們的空間非常差,烏度卡關鍵時刻還是更相信防守,可以看到魔術4個人都縮到禁區,這種情況只能選擇中遠距離投籃,于是杜蘭特就為我們展現了,這,就是休斯頓需要他的原因。

這場比賽除了戰術拆解,更多展現的是球隊的韌性,反復迫近比分,反復拉開,如果少一個搶斷、一個前場籃板或是任何球員的一個進球,都不能取得今天的勝利,希望這種韌性能夠成為我們球隊的標簽,在大家都覺得這個夜晚好像不屬于我們的時候,能夠給我們些許能量去堅持。
好了,這期就是這樣,制作不易,如果大家喜歡請動動小手點點訂閱,無關勝負,開心看球,我是單核,下期見。
大家好,歡迎收聽單核聊球十三期。大勝簡說,輸球詳說,本來今天已經做好輸球找原因的準備了,沒想到被壓了一整場的火箭最后逆風翻盤。看了前三節半,我在想今天輸球的方式與輸活塞、馬刺真的很像,進攻缺乏組織,頻繁低效的單打,大量失誤被打轉換,即便統治前場籃板也不能轉化得分。中場采訪時,助教薩利文說:“我們缺乏能量,還有很多工作要做”。難道面對同樣大尺寸的魔術,我們又要來一場經典式失敗,可今天火箭隊展現出了足夠的韌性,就像打不死的德州小強,即便在疲憊或狀態不佳的某個夜晚,仍然堅持著緊咬比分,尋找獲勝的機會,這是強隊的必備品質。同時,烏度卡也偷偷掌握了屬于我們現階段陣容的取勝之匙,到底是什么呢,讓我們一起回顧下比賽。
哨響開始,申京連續兩次金雞獨立命中,魔術還以一記三分,一個轉換上籃,5-4領先。從這之后,火箭幾乎全部單打,且成功率不高,阿門、小賈接連被蓋,魔術抓住機會,打出轉換,以15-6領先。在首節前6分鐘,火箭只有1次助攻。火箭開場采用的防守策略為盯人防守,但因為魔術大量的進攻轉換,火箭幾乎沒有很好的建立過防守陣型。直到22-12,火箭才打出第一次戰術,圖1,杜蘭特持球,小賈杜蘭特先進行擋拆,產生換防,球傳給肘區申京后,小賈再次為杜蘭特擋拆,然后內切籃下,人到球到,輕松兩分。其實這個戰術前幾場也打過,只不過負責終結的是阿門,戰術成功的根源依然是杜蘭特的杜有引力,小賈連續兩次為杜蘭特擋拆,造成了魔術鋒線是否要換防的遲疑,可以看出第二次擋拆是防守小賈的席爾瓦注意力已經轉向了杜蘭特,而瓦格納也因為杜蘭特的極大威脅,沒有及時換防小賈,使得戰術得以實施。

30-18杜蘭特與小謝做了第一次擋拆配合,杜蘭特單打成功,當時并沒在意,回看之后,才發現這是烏度卡埋下的伏筆,我們后面再展開。30-23圖2,杜謝再次擋拆,雖然失誤,但也因此貢獻出了第一節最精彩的攻防回合。

首節結束,火箭第一節失誤三次,命中率39.3%,我大概數了一下,魔術至少打出了7次轉換進攻,這7次進攻中包括4計三分球,也就是說,魔術通過這種簡單的進攻方式獲得了至少18分!這與我們賽前制定的限制失誤策略完全相背。
第二節,小謝連續得分,除了穩定的三分外,更欣喜的是看到了中距離的投射,隨著越來越多球隊重視你的三分,只有具備更多的進攻手段,才能在進攻端持續做出貢獻,希望后面還可看到拋投等適合小謝的進攻方式出現。這場頂替伊森上場的是霍樂迪,在次節9分鐘時,火箭擺出聯防,同時依靠小謝的出手進攻,比分迫近到40-37,只差3分。隨后,魔術擺出自己的五大陣容,卡特、席爾瓦、布萊克、瓦格納、艾薩克,盯人加無限換防,很好的限制了火箭隊的進攻。55-46結束半場。
第三節,魔術仍然采用大尺寸陣容,火箭陣中能夠面對這種陣容無差別的單打的只有申京及杜蘭特,對于一直依靠身體素質碾壓對方的阿門,表現有些掙扎。61-53,圖3,阿門持球與杜蘭特完成手遞手,緊接弧頂小賈、申京 雙掩護,申京短下順接球,歐洲步上籃得手,其實這球小賈、阿門都出現了機會,不過申京自己終結也沒有問題。

63-61,圖4,奧科吉搶斷反擊,火箭的跑動路線并不是很好,眼看馬上要重新落入陣地進攻,奧科吉見杜蘭特伸手要球,順勢持球向他靠近,誰想他突然不看人傳球給籃下阿門扣籃得手。這一球解釋了,為什么提上首發的是奧科吉而不是伊森,奧科吉除了在領防、錯位防守等方面滿足烏度卡的要求外,還能額外在進攻方面做出少量但合理的串聯。伊森這賽季在終結方面表現出色,尤其是接球三分,但在面對多種選擇時,往往不能做出最優選項,如果伊森想獲得更大角色或地位的話,我覺得不需好高騖遠,先做到成為80%的阿里扎再說。

三節末,好不容易追近比分,又開始連續失誤,只能依靠杜蘭特、申京的單打勉強支撐。第二節追至3分,拉開。第三節追至2分,再次拉開。明顯感覺到火箭想重視比賽,想提升能量,想找回那該死的手感,但就是事與愿違,不過正是在這種時候,才能展現球隊的性格標簽,打倒,爬起,再打倒,再爬起,有點洛奇的味道了。
末節再戰,小謝中投得手,不過隨后進攻被貝恩劈頭蓋臉帽下,小謝絆倒貝恩后還喋喋不休,這在以前的比賽中是想象不到的。這體現隨著表現越來越好,小謝的競爭心理也逐漸蘇醒,雖然賠上一級惡意犯規,但也終于擺脫了那個擔心出錯,唯唯諾諾的狀態。貝恩超遠三分后,比分又拉到到11分。火箭擺出聯防,總感覺這一場火箭的聯防有些問題,中路被貝恩突破的特別容易,直接沖散陣型,其實魔術本賽季的三分命中率并不高,適當放空側翼,限制貝恩的突破傳球,可能效果會更好些。
重點說下90-83,圖4,從這一球開始,烏度卡終于拿出了取勝之鑰,就是在有限進攻空間下,如何合理的利用進攻強點。目前陣容無論是雙塔,或是阿門,烏度卡在選擇保留我們的防守底線時,必然要損失進攻的空間,所以烏度卡選擇了一種進攻方式,就是在強側形成最強單打點+最強射手,非空間點站籃下吃餅,其他人弱側拉開空間,讓對手陷入兩難,要么被申京單打,要么協防,放空杜蘭特三分。這也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為什么讓小謝與杜蘭特進行擋拆,只不過那一次,杜蘭特變成了單打手來吸引強側的協防。

90-86,圖5,還是這個策略,大家看下每個人的細節,申京后場持球,小賈刻意跑到弱側,還招呼小謝去底角,阿門籃下等吃餅,強側留下申京單和杜蘭特,這一球申京單打成功造成犯規。

94-92,圖6,熟悉的牛角,申京杜蘭特擋拆,申京短下順接球傳底角史密斯三分出手,球進的干脆利落。

94-95,圖7,這球更明顯,申京、杜蘭特同處強側,卡特選擇協防,申京傳球,杜蘭特命中反超三分,可以看出烏度卡為這兩個強點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空間,讓魔術在最強單打或最強射手(我說的是火箭陣中最強啊,疊個甲)兩杯毒藥中,選擇一杯。

100-100,圖8,神,還能說什么呢,大家自行欣賞,雖然舍不得格林,畢竟自家孩子,但杜蘭特的到來為我們掃清了門前雪,這筆交易就是能讓我們獲得一些上賽季本該獲勝卻沒能獲勝的比賽。

最后的那個失誤,我們就不說了,只能證明強如NBA,邊線球也是一大難題,試著多理解下我們自己的球員。
102-102,圖8,烏度卡終于完成了一次出色的ATO,這一場相信大家都清楚,面對魔術的高大陣容能夠無差別單打的只有杜蘭特和申京,杜蘭特必然會被嚴防,所以烏度卡選擇讓小賈杜蘭特交叉佯攻拉開空間,使申京面對艾薩克單打,就像猛龍那場一樣,申京再次用出色的手感完成勾手,打入加時。

加時賽,火箭還是聯防,第一球就被貝恩中路輕松突破。下一回合變為盯人。
106-108,圖9,還是杜蘭特加申京在弧頂,其他人拉開,但這次場上有兩個非空間點,所以看到席爾瓦已經放棄阿門過來協防,只能感嘆申京手感出色,完成遠距離勾手2+1。

最后一球,圖10,其實我們的空間非常差,烏度卡關鍵時刻還是更相信防守,可以看到魔術4個人都縮到禁區,這種情況只能選擇中遠距離投籃,于是杜蘭特就為我們展現了,這,就是休斯頓需要他的原因。

這場比賽除了戰術拆解,更多展現的是球隊的韌性,反復迫近比分,反復拉開,如果少一個搶斷、一個前場籃板或是任何球員的一個進球,都不能取得今天的勝利,希望這種韌性能夠成為我們球隊的標簽,在大家都覺得這個夜晚好像不屬于我們的時候,能夠給我們些許能量去堅持。
好了,這期就是這樣,制作不易,如果大家喜歡請動動小手點點訂閱,無關勝負,開心看球,我是單核,下期見。

章節評論
段評